欢迎光临莆田之家!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

朱庆棠:医改事关民生福祉 很荣幸能参与其中

他是医匠,掌握着高超的外科技艺:擅长四肢骨与软组织损伤的显微修复及功能重建,是国际矫形外科与创伤学会骨显微外科委员会主席;他也是医工人,担任医学工程部主任期间,负责全院医疗设备、医用耗材采购、供应和日常维护保障工作,为临床诊疗、抗疫和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装备、物资支撑。

为医改上新台阶他又再出发,从广东省广州市到福建省三明市,跨越700多公里,作为“国家队”首批专家驻点帮扶当地,通过合作共建,逐步实现让三明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目标。近日,记者走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庆棠教授,倾听他在疫情冲击和时代巨变中的心声感悟。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黎秋玲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

“像是赶考,很荣幸,我们能参与其中”

三明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过去10年,三明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取得良好成效,三医联动、两票制、三保合一、集采等一系列医改创新做法,成为全国医改的样板。但与人民群众“看好病”的需求仍有差距,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不足仍是短板,导致当地百姓,有什么大病还是往福州、厦门,甚至广州、上海求医。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支持推动下,去年8月3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三明市签订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努力打造全国合作共建区域医疗中心的典型样板。

作为“先头部队”,朱庆棠和中山一院其他多名专家,从去年9月6日始,来到三明开展驻点帮扶,“像是一次‘赶考’。很荣幸,我们能参与其中。”朱庆棠说,医改关乎民生福祉,老百姓在家门口能看好病,能减轻很多就医负担,我们来的很重要一个目的就是让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目标是大病都不用出省、常见病在县里面就可以解决,我挂职的三明市第一医院,共建的是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未来应该是具备各种疑难病症治疗能力,其中,降低转诊率,减少跨区域就医是我们重要的一项工作任务。

日夜间在三明“第二故乡”干事创业

临床专科“一对一”对接、骨干专家驻点开门诊、设立名医工作室,组织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多学科会诊、教学查房、复杂疑难手术、教学讲座、远程会诊、远程教学、课题攻关……专家们不仅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也“手把手”地带着三明的医务人员成长。

“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细化下去,有很多具体的事情要做,很多现实的难关要闯。”朱庆棠说。

近期,一名40多岁女子在工地被叉车压断脚掌,另有两名60多岁的老人,右手掌和左手大拇指不慎被机器割断,接连送到三明市第一医院,作为显微创伤手外科专家,朱庆棠和一起驻点的黄喜军医生在骨科同事支持下,将断了的血管、神经、肌腱以及皮肤和骨骼一一重连,患者手上的血管直径不足1毫米,需在显微镜下用比头发丝还细的带线缝合针吻合血管,手术难度甚于在大米上雕花,为此他们连熬了几个通宵……幸运的是,最终脚掌重新接好,手指也活了。

更早之前,8岁男童左脚卷入摩托车后车轮,脚后跟处一片血肉模糊。朱庆棠主刀,手术中修复跟腱,同时用皮瓣修复创面,“手术的难点在于皮瓣移植,儿童的血管细小,要非常小心地保护好皮瓣血管,以保证移植皮瓣的组织活性。”三明市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郭立利观摩手术后,深深地被朱庆棠精湛的医技折服。

“以前类似的病例送过来,因救治能力所限,要么直接截肢,要么是转院,但像这些急性损伤,就算成功转院,因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往往成功率会大打折扣,功能也难以修复。”朱庆棠说。

除了完成临床诊疗和带教,朱庆棠作为挂职的市政府副秘书长和市一医院副院长,还积极投身三明的医改实践当中,经常深入县乡村调研,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建立专病医防融合联盟,大力推动数字化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云门诊”“云查房”“云检查”“云教学”,把更多中山一院的名医名家“送到”三明老百姓身边。

双方携手共建,既“输血”更“造血”

“仅仅‘输血’不够,最重要的是,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全方位提升三明医疗服务水平,打造三明百姓家门口的‘国家队’。”朱庆棠告诉记者,合作共建期间,按照“三明所需,中山一院所能”,“促强项、补短板,树特色”的共建原则,逐步缩小三明市第一医院与国内高水平医疗机构的技术差距。

在骨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肝胆外科驻点的专家,手把手传道授业,三明市第一医院的诊疗能力明显提升,像之前不能独立开展的心脏电生理手术,复杂的冠状动脉闭塞、硬化的处理,现在基本也慢慢能够接上手、自己开展起来。

此外,三明市第一医院选送了一批批临床科主任、业务骨干、行政管理人员赴中山一院开启“组团式”进修,通过中山一院专家手术带教、查房、会诊、学术交流和专题授课等多种形式提高进修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科室管理能力,为三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通过进修,他们的理念、规范不断提升,就能够理解或更容易同频共振。”2021年度福建省第三方满意度测评中,三明市公立医院职工满意度全省第1名,三明市第一医院患者外转率降幅达39%……半年多驻点帮扶时间里,朱庆棠见证着三明百姓不仅“看得上病”更能“看得好病”的愿望逐渐得以实现。

对话

珍惜当下 施展才华 不负时代

新快报:我们现在处于新时代,您心中的梦想是什么?

朱庆棠:希望大家身体更健康,少得病,少得重病。不仅要做高精尖、解决疑难重症,我体会更深的是要做医疗跟预防的融合。像之前,遇到很多从外地转诊过来的病人,病情往往已经很严重了,即使拼全力救治也不会恢复得太好,这时就会很心酸。所以,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比如我的专科领域,就是希望建立肢体创伤的医防融合体系,在基层受伤的第一线,就能够及时发现并送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预防漏诊和伤情加重,损伤修复和功能康复无缝衔接,减少伤残,减少后遗症。

新快报:作为新时代创业干事优秀代表,您想对您的朋友们说什么?

朱庆棠:我觉得我们生在一个好时代,可以尽情施展才华。我有一句共勉,就是珍惜当下,施展才华,不负时代,不断地去提升自己。

对于我们来说,还有个词叫转轨。作为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单位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中山一院不仅要成为国际知名的疑难重症诊疗中心,还要成为医学科技创新中心,医学人才培养中心,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具有现代化的医院管理水平和强大的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比如我们现在到闽西北革命老区帮扶,培养人才,就是医院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社会的具体体现,我们不仅要看好病,还得要培养出更优秀的医学人才。

新快报:这几年有没有遇到困难,如何走出来?

朱庆棠:困难当然也会有。比如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抗疫物资保障的任务落到医学工程部,开始那真是“白加黑”全球调物资;到后来我院外派各地支援,有时候半小时内就得准备好物资,保证医疗队准时集结;近期广州展开几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前几天接到指令要出动近1000人核酸采样队,整装出发的背后是高强度、井然有序的物资收储、分拣工作,事实上,我们随时都是处于应急状态。这几年,也是在不断解决困难中收获了很多。

从医三十多年来,最为愧疚的是对家人陪伴太少,欠了许多该承担的责任。每天6:30去坐地铁上班,下班几乎无定点,有时手术还要熬通宵,如今在外挂职,更是难着家。还好妻子也是医生,能够理解支持,女儿如今读大三,也是学医,我很欣慰。

●人物档案

朱庆棠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教职工党总支书记,显微创伤手外科学科带头人,2020年援鄂国家医疗队领队,现挂职福建省三明市政府副秘书长、三明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国际矫形外科与创伤学会骨显微外科委员会主席。

福建省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莆田之家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莆田之家 pt.sczixu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